返回

明末逐鹿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0章 冬小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328年,九月二十日。

    苏河带着秦王府文武官员,来到汉中城外最大的农场。

    这里的稻谷完全成熟,饱满充实,金黄色的稻穗,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

    户部侍郎钱富文陪在苏河身旁。

    他向苏河介绍道“秦王殿下,去年因为战争抽掉大量劳力。

    春耕时劳动力不足。

    汉中府大部分水稻田,春耕推迟了一个月左右,去年十月份之后才开始收割。

    去年小麦和水稻产量与正常年景差不多。

    四川那里分田地之后,农民积极性更高,平均亩产增长一成。

    汉中郡和宝鸡府去年水稻和小麦没有增产,主要是错过农时导致的。

    还好我们在各地修建有大中小型水库和水渠,去年粮食没有歉收。

    今年年景很好,又没有错过农时,汉中郡和宝鸡府大部分地区,水稻小麦已经收割完。

    汉中这里天气有些异常,水稻晚播了十多天。”

    苏河来之前,已经看到各地上报的粮食平均亩产。

    小麦平均亩产四百斤,水稻平均亩产四百五十斤,红薯平均亩产一千八百斤。

    现在没有化肥农药,没有高产种子。

    能达到这样的产量,还是精耕细作,施用沼气肥、农家肥的结果。

    这个时间收水稻,稍微晚了一些。

    苏河预计他面前,这片水稻田亩产会更低。

    他们现在使用华夏流传许久的阴阳历,它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确定每一年和每个月。

    为了修正地球公转的时间偏差,还有闰月存在。

    苏河已经让田家鹏编修更精准的阴阳历。

    现在用的历法,在后世被称为农历。

    这种立法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导农业种植,一年被分为二十四个节气。

    它比后世所用的公历,要晚一个月左右。

    “秦王殿下,镰刀呢?”

    新任吏部侍郎田文恒,一脸疑惑的问道。

    苏河看像田文恒,他提拔这个人,准备让他接任吏部尚书。

    就是田文恒有一个大明现在官员,非常缺少的品质——铁面无私。

    他的风评,在官场中一直不好。

    苏河用人,讲究论迹不论心,无论他真心如何,只要表现出来他认可的品质。

    苏河就会毫不犹豫,提拔这个人。

    哪怕是这个人在伪装,只要他一直伪装下去,那也和真的一样。

    他提拔田文恒和钱富文,都是基于这个思路。

    钱富文除了没有正式参加科举,没有功名在身。

    表现出来的能力,担任户部尚书完全没有问题,苏河当然要提拔他。

    “田爱卿,乡村的农民,现在大部分用镰刀收割。

    秦王府直接管理的农场和乡里给军属收割,都是用牛拉收割机。”

    石墨坩埚炼钢产量稳定增长和高炉炼铁产量持续提升。

    在这个时代,钢铁就代表着生产力。

    机械厂有足够廉价的原料,开始扩大规模。

    大量的收割机、脱谷机、碾米机、磨面机被生产出来。

    它们的价格,村里的富农也能承受。

    这些农业加工机械,已经普及到乡村中。

    教育部尚书张祐枫建议道

    “秦王殿下,使用机器收割不太好。

    我们不亲手下地割稻,怎么体验农民的艰辛。

    我建议,我们应该亲自下地,体验收割水稻的艰辛。”

    苏河摆了摆手,制止道“这个没有必要,我今天带你们来,主要目的也不是让你们体验收割水稻。

    亲自收割水稻,这就是在作秀。

    大明朝那些官员经常作秀,亲自去耕种和收割。

    大明皇帝还亲自带领一群官员祭天,亲自播种麦子。

    这完全不影响,他们压榨剥削百姓的力度。”

    苏河认为这种作秀完全没有必要。

    “收割机来了。

    你们认真观看这个场景,要对机械农业有一定的认知。”

    众多官员,顺着苏河的目光看去。

    一群四五十岁,满头白发的老人,赶着牛车来到稻田中。

    农场管事王壮看到秦王殿下和这么多文武高官来到农场。

    他战战兢兢的走过来,给苏河鞠躬,鞠完躬说道

    “微臣王壮,是汉中农场的管事,欢迎秦王殿下和众位大人来我这里视察。

    我们今天正式收割这片水稻田。”

    “我看来收割水稻的人,都是一群老年人,他们能完成水稻收割任务吗?

    怎么没有年轻人来收割稻田。”

    苏河也很意外汉中农场这里的情况。

    怎么全都是老年人,没有年轻人存在。

    农场是秦王府直接管理的

第140章 冬小麦(1/5),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